徒步是疫情期间培育起来的新爱好,属于意外收获。母亲去世后,我一直照顾着的父亲在2020年末永远离开了我和妹妹,我们从此成了没有爹娘的人,也就在这一刻,惊觉父母是多么无私大爱品格高尚的人,我们还没有做好准备,他们都离去了,悲伤的情绪延绵不绝的包裹了我们。但生活要继续,我深知不能让自己一直沉浸在悲伤中,我需要一个 通道 ,转移注意力,尽快振作起来。疫情之年,通向世界的 通道 猝不及防的关上了大门,原定的 希腊 土耳其 之行被迫中断,目光所及之处皆是弄得惊心动魄的防疫封闭,也去了两次 西藏 ,旅行的过程也因为疫情的原因,极其不尽兴,于是我加入了一直在邀约我的朋友周末户外徒步的队伍中,疫情的限制,徒步的范围也就局限在 海南 这个小小的岛屿上。也许是天意,两年来,走了许多以前从未抵达过的各地海岸线,每一条都那么独特唯一,风景绝佳。 海南 不太高的山峰竟也处处是宝藏,极尽妖娆之美,站在高处极目眺望,也有豪迈的感觉,重要的是,我从对父母难舍的思念中渐渐抽离出来,在徒步中想起他们的种种恩情,仅有了别样的情绪,思念终究成了一种美好纯粹的感觉。走得多了,渐渐的对岛外那些经典的徒步路线有了憧憬,按捺不住内心的激情,管它是不是疫情之中,执着的规划,最终在省际之间没有严格禁止旅行往来的间隙中偷得十几日完成了我的第一次户外远途。先放上我最喜欢的梅里雪山 日照 金山的图片。
从 海口 自驾出发,头两天就是赶路,在 广西 富宁 和 丽江 停留两个晚上后,我们心无旁骛直接导航 云南 迪庆 州 德钦 县的飞来寺,我们的计划是,先记住远眺梅里雪山的模样,然后深入到雪山腹地,既有宏观的感受又有微观的细致游历。第二次到飞来寺,终于看到了梅里雪山 日照 金山,这是雪山的卡瓦博格主峰,我们一大早冒着寒风全副武装的在酒店 天台 上静候霞光洒满山顶。
与梅里雪山相伴,心中是满满的幸福感,完全不惧冷风拂面,在寒风中我们整整站了半个小时,直到阳光普照大地,万物复苏,新的一天开始。这里要说一下,飞来寺与冷寂的 丽江 不同,这里的每一家酒店和客栈都住满了游客,一派欣欣向荣的局面,给刚从 丽江 赶过来的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不得不说,我是一个爱热闹的人,在旅游区看到人多就心生欢喜, 丽江 的空城模样让我万分心痛。
比起第一次遇见伊拉草原,我被惊艳到了
在前往飞来寺的途中,我们在伊拉草原和白马雪山做了短暂停留后于当天傍晚赶到飞来寺。这一次,伊拉草原没有了鲜花满地,没有了郁郁葱葱的青青草地,但那帕海水量丰沛,天空高远,气象万千,与我的第一印象真是千差万别,这次的伊拉草原有了野性的感受,既有大自然气候变化带来的荒芜感,又有水草野鸭和山峦带来的毫不矫揉造作的自然的和纯粹感 ,还有白塔水中倒影带给人的宁静和踏实感。
有一束耶稣光从天空中直接投射在那帕海上,静默如初,就连 水里 的野鸭子也停在了游动,不好打搅这一刻的美好。
终于见到了传说中倒影,黛色的山峦与黄色的草地就这样互相成全着她们的美丽,静静的,地老天荒,与盘古开天地时是否相似?
这里的白塔倒影特别靓丽,有藏民一定就有这样的白塔,这是他们灵魂的安放之处,神圣又亲切,只是疫情期间,没有看到转白塔的信众。
纳帕 海边上的民居有着新的时代特点,白墙蓝瓦,住在这里的主人好有福气。
纳帕 海上的木架子因为季节的原因空空如也,慵懒的树立在水中,这让我突然想起 北欧 的 挪威 ,秋季的 罗弗敦群岛 上也有这样空空如也的木头架子。在夏季,架子上挂满了晾晒的鱼干, 挪威 最有名的银鳕鱼最好的就出产在这里,出口全世界。
还没有到隆冬季节,海的中央有些青草,这是我站在准备离开的 纳帕 海边,留一张照片,或许这是我的永恒,与 纳帕 海结缘的永恒。挥挥手,车子在被水漫过的路上激起四散的水花,带来我们一阵惬意的开怀大笑,我们向白马雪山疾驰而去。
2020年9月,我第一次进藏路过白马雪山,那天的情景历历在目。下着雨,不是暴雨,是缠缠绵绵的那种,大雾和雨主宰了一切,整个天地混沌朦胧一片,能见度很低,我们在雨中的盘山公路上缓慢爬行,别说看见白马雪山的景色,在雨中睁开眼睛都困难。我们只是在白马雪山垭口匆匆下车一瞥就狼狈的离去,对别人口中赞不绝口的白马雪山毫无印象。
今天的白马雪山让我十分欣喜,在观景台上频频拍照,大大的弥补了上次的遗憾。山顶的积雪还不是很厚,薄薄的一层雪有别样的风味,它让我突然想起了母亲,白马雪山竟是这样的圆润温婉。
我对美的东西向来缺乏抵抗力,这样的白马雪山又让我感动不已,默默无语中站在阳光下久久不舍离去,还要赶路,在同伴们的催促声中一步三回头。
2018年前, 雨崩 村还是藏在梅里雪山脚下一个安静隐秘的小村庄,村民们虔诚的守护着藏区神圣的梅里雪山;那时,进出村庄有两条驿道,有徒步爱好者翻山越岭费心费力才能到达。至今进入村庄也只有一条越野车能够行驶的硬从茂密的森林中凿出来凹凸不平的土路,车子驰过尘土飞扬。
从海拔3400米的 德钦 飞来寺出发,行驶在G219国道上,入藏前即将到达 芒康 盐井时,路标出现 雨崩 村字样,一个左拐弯,一直下行大约1000米直到谷底的西当村停车场。自驾的车到此不能继续前行,这里已经到达梅里雪山核心风景区了。西当村海拔大约2250米,上 雨崩 村海拔3150米。从西当出发需要翻越3700米的南宗垭口,再下行几百米才能到达 雨崩 村。
因为地处山谷,平坦的谷底不够分配,于是在相隔一公里的两块相对平缓的峡谷底部建起了两个相对集中的村落, 雨崩 村一分为二,就是我们知道的上 雨崩 村和下 雨崩 村。如果不是络绎不绝的徒步爱好者锲而不舍的前来,如果不是 雨崩 人强烈的对外面世界的向往,如果不是现代文明的无声浸染,被高山四面环绕的 雨崩 村或许还沉浸在自己独特的农耕生活方式中。这一切定格在2018年,人们开凿出了唯一一条冲出大山的土公里,雨天泥泞,晴天尘土漫天,但总算有车可以进出了。不管多么颠簸,游客进来了。
从西当到 雨崩 如若徒步,大约18公里,上坡路12公里到海拔3700米的南宗垭口,从垭口下行6公里到达 雨崩 上村。也可以乘景区的越野车前往。因为体力的原因,很多游客都会选择乘坐越野车前往,因此生意极好。考虑到在 雨崩 村要徒步3天,不太清楚在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徒步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出于保存体力的需要,我们选择从西当坐越野车到南宗垭口,票价150元/人,如果直接到 雨崩 上村,票价200元/人。
在上行南宗垭口颠簸的越野车上,我们穿越森林,到处都看到这样的参天 大树 。
越野车就在这样的森林里拐来拐去,身体晃动,尘土飞扬,但大山深处秋天色彩丰富的景色带给我们强烈的视觉享受。
上坡12公里,摇摇晃晃的很快就到达南宗垭口,我们下车,第一眼看见的就是这个户外徒步营地,我们或许是今天到达最早的徒步爱好者,因为乘车到达。一般来说,从西当徒步到这里需要5个小时。全程徒步则需要大约7到9个小时,因人的体力决定。
从垭口到 雨崩 村徒步下行有6公里的距离,我们一路走走停停,沿途美景应接不暇,梅里雪山神秘的力量吸引着我们,一直在我们眼前,用了三个小时没有辛苦的感觉,悠悠闲闲到达 雨崩 村观景台。
下行的路上有不少观景台,在这里与越来越近的梅里雪山来一张亲密合影。在飞来寺的时候,看着远处的梅里雪山,觉得还是一个神秘遥远的神圣存在,现在我离她越来越近了。
五指峰是梅里雪山所以山峰中最具有辨识度的山峰,就像撑开的一把扇子,俊秀挺拔,造型独特,但不知为何叫五指峰,很难把她与其他山峰混淆。我们到达垭口步行前往 雨崩 村途中,一直都可以看到她。
这样的土路在没有越野车驶过的时候,安静荒凉原始,天空高远辽阔,梅里雪山的圣洁使画面古朴洁净,线条简洁。
我们下午4点来到进入 雨崩 村之前的观景台上, 雨崩 村就像世外 桃源 一样静卧在这片山坳里。这是下 雨崩 村。画面左侧是尼农大峡谷。最早通向山外的驿道就是沿着尼农大峡谷出去的。
其实已是深秋,山坳里的颜色离色彩斑斓还有些距离,这里海拔3150米,下 雨崩 村海拔3050米。也许再过几天这里的植被就是层林尽染的即视感了,这是 雨崩 上村。这一天是10月30号。
下午4点到达 雨崩 上村,村子里几乎家家都开着民宿,但大多都出租给外地人经营了。我们放下行李到村子里闲逛起来。刚刚收割的稻子,稻草还在地里。
这是 雨崩 上村的藏传寺庙,寺村落里居民的精神家园。背景里的雪山是白马雪山。我们到来的季节天高气爽, 雨崩 村周边的几座雪山都清晰可见。
冬天的 雨崩 是沉寂的,大雪封山,外乡人都回家休养去了,每年春天的四月份,他们才天 南海 北的各处集中到了这里,开始一年的生计,就像约好的,徒步爱好者也络绎不绝的走向 雨崩 。这是村子后山的风景,风景中的雪山叫圣僧山,属于梅里雪山的支脉,传说山中藏着108座寺庙,有许多高僧大德一生在此修行。因为神秘又神圣,普通人带着敬畏的心情不能踏进山中,因此无缘亲见。迄今为止,没有人可以在梅里雪山登顶。
雨崩第一天——沿雨崩上村后山向冰湖进发
我们住在 雨崩 上村的民宿里,靠着后面的雪山,早上起来,7点半钟,我们期望的 日照 金山如约而来,霞光万丈,从山尖上一点点染上金色,到霞光覆盖整个山顶,用了大约20分钟,我们站在窗边静静的欣赏,心里被梅里雪山(圣僧山)神秘庄严令人惊叹的容颜折服。今天我们徒步的第一条线路是探寻藏在圣僧山上的冰湖,心里既兴奋又有些担心,不知自己能不能征服这条著名的徒步路线,这里去冰湖大约要爬升700多米,冰湖海拔3900米左右。
早上7点半钟,我们在住宿的酒店拍摄的梅里雪山 日照 金山。清晨的霞光映照在圣洁的山峰上,金色迷人。如果你在秋天到达这里,看到 日照 金山的盛景是大概率事件。
秋日的晨光把梅里雪山装点的浪漫神圣, 雨崩 上村因此有了她独具一份无法模仿的风景,但对 雨崩 人而言有的只是身在此山中的从容和恬淡,千百年来都是如此。
好吧,我们在住宿的民俗早餐后,上午8点半出发,图标显示,从 雨崩 上村过去只有5.8公里,爬升大约750米,因为是高原徒步,心脏承受的负荷比平原要大得多,来回大约12公里。
迎着 朝阳 身披霞光,千年冰湖召唤着我们,我们浸染在 雨崩 清新的空气中,这样的景象实在太难得,今生不知还有多少这样的机会。背上的登山包装着今天中午的干粮和1公斤水。
离开 雨崩 村不久,我们就深入到原始森林中,落叶满地,严格说,森林里没有正经的路,一路攀爬就是,那里觉得容易走就走向那里,目标就是山顶。
阳光很好,森林里没有积攒很久的腐叶的味道,因为常年有人到此徒步,空气流动着,气息清冽。
就是这样一步一步的走上来,没有登山杖平衡,真的会觉得吃不消。
途中休息是必须的,这里已经开始显现出高原徒步的特征了,心脏跳动的频率非常高,需要时常停下来平复一会儿。
登顶了,接下来,我们前往笑农农场。
从山上翻越过来,圣僧山近在眼前,视野突然开阔起来,看到圣山,心情雀跃。从这里开始走一段下坡路,直到笑农牧场。
小小的尼玛堆寄托着藏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雪山下的小溪里到处都是这样尼玛堆。
圣僧山前的溪流将这里融合的雪水带出深山,最终与尼农大峡谷汇合,进入 澜沧 江,继续往南流向湄公河。圣山近在咫尺,与我们在飞来寺看到的雪山感受完全不同了,这里的雪山婉约清秀。
离圣僧山越近,秋意越浓,我喜欢这样静静的画面,油画般浓郁。
我们终于在下午1点左右到达笑农牧场,山下的小木屋可以给大家提供茶水和咖啡,这里离冰湖还有1.3公里,最后的这段路,如果在积雪还没有融化时,走起来很艰难,因为积雪覆盖,根本看不清下面的路况,我们来的季节,道路清晰可见。在这里午餐用了半小时,我们没有敢耽搁时间,走向冰湖。
这里也是登山大本营,是徒步爱好者必到之地。我此时表面看上去淡定而恬静,实际内心狂喜不已,对自己的体力有了很大的信心。
午餐后前往冰湖,冲刺最后的1.3公里。路上同行的人都走散了,人不多此时只有我们几个人,,我们边走边歇脚,平缓心脏跳动的频率。
照片的背景是白马雪山。冰湖里笑农牧场大本营大约有1小时的路程,因为海拔越来越高,走起来相对费力一些,我感觉自己的心脏快要从胸腔里蹦出来了。
冰湖的面积不大,如翡翠般呈现出深绿色,围着转一圈也不过几分钟的距离,但她是 雨崩 村的主要水源,被誉为卡瓦格博的心脏。冬季就是冰封的状态了。
为了纪念我来到这里,借助鲜艳的经幡留影,天气晴空万里的模样,让人新潮澎湃。。
冰湖上面的雪山,有些地方还挂着冰凌呢,这个角度反应了大山粗粝的一面,有小股的水流从雪山上流下来。因为要赶在天黑之前回到 雨崩 村,我们在这里流连了大约半小时就往回走了。
离开冰湖,回望圣僧山,景色绝美,因为没有计划在大本营住宿一晚,真的不想这么快就离开这里,秋意正浓,满山偏野的色彩是人们最好的临摹老师,大自然的美和力量超乎我们的想象。
这里离 雨崩 村不远了,从早上8点半到下午6点,我们为了徒步这12公里用了整整9个小时。同时为自己点赞,一口气轻轻呼出,心终于放松下来, 雨崩 徒步3天,我们没有计划去神湖,冰湖路线成了最有挑战的一条线,而我顺利完成了,尽管腿走到发僵,对接下来要走的路线仍然充满信心,开心不已,但内心还是有些担心,今天的体力是否透支?从民宿借来泡脚的大木桶,用大大的塑料袋包裹起来,经验丰富的同伴带了泡脚的中药,老老实实坐在床边泡脚,缓解身体的疲劳。
雨崩第二天:朝圣之路——从雨崩下村到神瀑
第二天起来,天气寒冷,穿上所有衣服走在村子的小巷中,觅食早餐,精神状态恢复如初,想想昨天晚上自己像机器人一样的行走,不觉哑然失笑。走圣湖,是从 雨崩 上村沿后山出发。走神瀑,从 雨崩 下村出发,我们一早背着行李来到今晚要住宿的民宿,从上村到下村,走的基本是下坡路,20分钟就到了,因为疫情的原因,来这里的不管是游客还是徒步爱好者都比往年少了许多,住宿不紧张,我们一早就入住了,放下多余的行李,往 雨崩 下村中心走去。因为有了昨天的经验,今天对自己充满信心。从 雨崩 下村的民宿望过去,正对着梅里雪山的五指峰,神瀑就在那里,离梅里雪山越来越近,心里有些小激动。
这样的照片应该是很难得的留念,不知以后还会不 会安 排时间来到这里。我们在 雨崩 上村时,就能够看到这条溪流,在阳光下栩栩生辉,这是梅里雪山融化的雪水汇聚而成的一 汪清 水,下游就是尼农大峡谷。这里也是 雨崩 下村的中心,环绕这里周边都是民宿和咖啡厅。这张照片更像是出发前的仪式,我们每一个人都端端正正的站在这里与雪山为伴,与 雨崩 为伴,于我,这是奔赴的姿态,也是完成心愿的开始。
道路依然是在森林中穿行,这样的小瀑布比比皆是,泉水冰凉,当地人介绍,喝了这样的水可保身体健康,我好像对这样美好的事情没有什么抵抗力,很乖的喝了几口。
来到乃农,视野突然就开阔起来,我仔细看了路牌,有点不太相信,我们已经走了三分之二的路程。
来到这里,道路还算平缓,爬升缓慢,体力消耗不大。眼看五指峰近在迟尺,最消耗体力的路程才马上就要到了,我问已经走回来的游客,他们说还需要1个小时就到神瀑了。
乃农地势开阔,巨石上面刻下的文字是藏文,藏区气息扑面而来,有游客拍抖音发视频,好像这条路上的人都集中在这里了。
神瀑位于梅里雪山脚下,是神山融化的雪水形成,在藏族人民心中,神圣吉祥高洁,从 雨崩 下村到神瀑5.4公里。其实这是一条朝圣之路,很多很多年前就早已存在,现在的路是政府为了方便朝圣的藏民新修建的,在 雨崩 还是藏在深闺处与世隔绝的隐秘所在时,来到这里的绝大多数都是周边的藏民。自从徒步爱好者来到这里,名声响亮,沿途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徒步发烧友。这张照片告诉我:重要的是我在这里。
好爱这样的美景,照片有美化环境的作用,但我认为这张照片完全没有拍出实景的壮观和大气。在乃农停留时间很久,要不是考虑到不能太晚回 雨崩 ,真是想不走了。
梅里雪山的五指峰越来越近,已经来到她的脚下,想起在飞来寺遥望梅里雪山时,现在的心情真是难以描述,有些复杂,那种神圣感和幸福感将我完全包裹住,我宁静的凝望着她。
这是前往神瀑之前的第一个服务站,这里连着有两个服务站,可以在这里喝咖啡休息,这些马是为游客服务的,可以骑马前往,不过,这一路我还没有看到有人骑马呢。
离神瀑还有大约1.3公里的时候,沿途都是这样的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
全副武装走在这样的路上,因为海拔高度的原因,走路开始显得有些喘,心脏跳动的频率越来越快。昨天在冰湖的那种感觉又来了,好在里神瀑已经很近了。
抬头穿过经幡看到不远处的神瀑,那一刻,我的心十分宁静安然,为自己的奔赴感到欣慰不已。
终于来到神瀑脚下,有风吹过,神瀑跌落,忽左忽右,在其他地方没有看到过,彩虹挂在空中。
虔诚的藏民在神瀑下唱着颂歌,我们听不懂,但那虔诚温顺渴望美好的歌声依然感染了我。我一动不动的站在他们身后,静静聆听,地上放满了白色的哈达。
回到 雨崩 下村是下午4点,我们在村子里面找了一家咖啡馆,享受难得的休闲时光。 雨崩 是宁静的,并没有因为络绎不绝的游人变得喧嚣,喧嚣的是藏在民宿中的茶屋和咖啡馆里,这种感受与城市里咖啡馆相比多了一些乡野的质朴与随性,但一点都不影响咖啡的浓香,我有一种感觉,懂咖啡的人怎么藏在这么深的山村里?
雨崩 尽管已经在2018年通车了,但并不是所有车辆都能进去的,只有越野车才能进去,而且景区也限制外面的车辆大量涌入,破坏这里的环境,所有自驾的车都停在景区入口的停车场了,那里叫西当村,景区经营的车辆可以开到 雨崩 上村的村口,村子里除了村民自家的车辆没有外来的车辆,一切依然没有被纷乱的外部世界影响。在 雨崩 村停留了三个晚上,今天我们要离开这里了。沿尼农大峡谷走出去几乎是不二的选择。这里是 雨崩 人走出大山最初的驿道,走在这条路上的人除了进山到梅里雪山转山的藏民就是徒步爱好者了。
一大早,我们在大众点评上找了一家口碑很好的早餐店用餐,这里的窗口正对着梅里雪山,用餐器皿很有些年代感,古朴接地气,与这样的景致居然一点也不违和,好像一直以来它们都是这样相伴的。
尼农大峡谷两边都有路,右边的路面已经硬化,我们选择了这条原始的土路往外走,因此这条路上只有我们几个人前行,大多数人都在我们的另一边。阳光洒在对面那条路上了,这边光线有点暗。
我们就沿着这条溪谷一直往下走,一点都不担心迷路,沿途还有我们的先行者留下的路标,红色的绸布条,挂在树枝上。我们的下行高度大约1000米,全程到西当村14公里。
小路两边树木茂盛,植物的色彩让人眼前一亮。这不是枫树,但色彩与秋季的枫树无二。
这奶白色的水,里面该富含矿物质。有人说:仁者 乐山 智者乐水,山河水我都爱,我属于哪一款呢?
走到这里,我们下行的高度都不算陡峭,一直比较平缓,有山有水,这里仿佛是武侠小说里那些江湖大俠练功的好地方,人迹罕至,风光无限好。
几个人自由的在这里溜达,木屋已经废弃了,有点分不清方向,对面的雪山不知是不是白马雪山。
同伴们难得这样相聚,这是十分珍贵的记忆。我们从这里穿过一座小桥,来到了峡谷的右侧,与今天出山的徒步爱好者汇合了。
在峡谷里看到许多牦牛,这里应该是季节性到处放牧的藏民临时的居所,用木栏围着,但此时确没有见人,只有我们和风从这里穿过。
尼农大峡谷的地势将这里的水流蜿蜒成各种造型,美不胜收。道路开始陡峭起来。
我们一路都是与溪流相伴,十多公里已经习惯了这样的模式,我们在向下行走,溪流向下奔腾,谁都不寂寞,但很快我们将路过一个休息站,有食物和咖啡补给,然后便离开了水的陪伴。
右边的道路就是这样,水泥铺面,好走但失去了一些山野的气息。走到这里,道路与峡谷底部的距离逐渐拉开,我们与水渐行渐远。
只能小心的站在峡谷边缘,才能看到溪水,水流的声音已经很难听到了。
谷底很深,道路两旁失去了树荫的庇护,我们顶着烈日往西当村而去,
远远的,西当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路边不再是尼农大峡谷,这里是 澜沧 江了,水质已经浑浊,裹挟着上游的泥沙,真的是两种不同的感觉,但远处的天空依然高远,因为天气干燥几乎没有云彩。今天因为是下行,体力完全没有问题,海拔高度越来越低,我们下午2点就走出来了,到了停车场。总结 雨崩 我们走过的三条路线,每一条都美的惊心动魄,如果不亲自前来体验,很难体会那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美,我觉得应该称之为:超凡脱俗,世间罕有。好吧,我们现在需要到 德钦 县医院去做核酸,进入 香格里拉 要核酸检测。其实 香格里拉 高速公路入口处有落地检测。而且看了我们的行程码直接就放行了,疫情防控到了后期,检测似乎没有那么严格。
在 德钦 县做完核酸,我们到 香格里拉 落脚,到达这里已是傍晚,城市进入夜色中,我们住在一家民宿,周边就是独克宗古城,我们在附近一家饭店晚餐后到古城游荡。10月底的 香格里拉 夜晚已经十分寒冷,层层叠叠穿上所有衣服,我们到独克宗古城大转经筒转经三圈,祈求来年顺利。下面的广场上,飘荡着一个来自 四川 男歌手的孤独吟唱,歌声悠扬婉转,我们从高高的台阶上下来,冷的缩着脖子站在广场上,姿态有些不上台面,但我们听歌是认真的,寒冷的冬夜里或许会给歌手带去一丝暖意。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重新来到这里,郎朗天空下,转经筒金碧辉煌。独克宗古城内的转经筒是世界上目前最大最高的转经筒,高21米,总重60吨,筒身为纯铜镀金。想起前一晚我们同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一起齐心协力转动经筒的场面,心里突然变得很柔软。
或许是太早了,古城了几乎没有人,商店大多数也还没有开门迎客。
看看,空荡荡的街上真的只有我和同伴两个人。没有办法拍合影,站在阳光下自己来一张影子照。
看上去好冷清,古城的调调与 泰国北部 的 拜县 有相似之处,但因为 香格里拉 近年来发展旅游业投了不少资金,所以这里的建筑就像 新建 的一样,与 拜县 一样的小资情调,但透着崭新的容颜,缺乏一些历史沉淀感。
据说这是一家网红民宿,建筑确实极有特色,可能我们来得不是时候,没能进去看看。客栈的窗棂设计的很用心,很吸入眼球,就算你不知道这是一家网红民宿,也会不由自主的停下脚步,研究它。这家的灯笼与其他的不同,淡雅的很,不像别家的看上去很热烈。同伴们在民宿等我们一起去早餐,加上古城里好像就我们两个人闲逛,有一种冷飕飕的感觉,不仅是身体上的,还有心里的,于是匆匆离去。
这是 云南 省规模最大的藏传佛教寺院,也是康区有名的大寺院之一。噶丹·松赞林寺是一座古镇规模的古堡群建筑,寺庙于公元1679年兴建,公元1681年竣工,位于 香格里拉 北部5公里处。我们上午9点前往寺庙,门票90元,通过微信公众号购买,很方便,景区很大一片,乘坐摆渡车大约十多分钟来到尼旺路,游客不多,这是我们预料到的。
寺庙正面,有检疫人员在门口检查核酸。
这是我最喜欢的松赞林寺里的画面,为什么我看见这样的画面会心生欢喜?
藏区的寺院自从 西藏 地区的桑耶寺建造以后,藏传佛教寺庙的标准基本就定下来,那是莲花生大师参与设计和修建的,最为醒目的就是寺庙正面这黑白相间挂在大门处的牦牛毛编织的黑布,上面画着很多图腾,是这些图腾有特殊意义,组成民族信仰,也有驱邪的作用。
参观松赞林寺用了大约3个小时,我们在 香格里拉 的游览目标明确,就是到古城和松赞林寺参观,对 香格里拉 市区的了解依然不多,留一些景点给自己下一次再来的理由。沿路返回在门口打个卡。今天我们要回到 丽江 休整,明天去高路虎跳峡徒步。因为挑战了高海拔的 雨崩 徒步,对顺利完成高路虎跳峡徒步充满信心。从 香格里拉 一路向南170公里到达 丽江 ,耗时2个半小时。曾经喧嚣的 丽江 这一次彻底沉寂了,路上没有行人,我们晚餐后便再也没有出门,休养生息的状态。
今天一大早,我们在为数不多开门迎客的 重庆 风味小餐馆用完早餐后,出发去棣属于 香格里拉 的虎跳峡镇,离 丽江 大约80多公里,又是一路向北。那里是高路虎跳峡徒步的起点,进山徒步需要在虎跳峡站的入口购买门票。二十四拐茶马古道全长38公里,分布在 四川 和 云南 境内,是百年前美籍 奥地利 探险家约瑟夫. 洛克 发现, 洛克 的名声在世界范围内都很响亮,他的《消失的地平线》更是很多徒步爱好者必读书籍之一,也因此成就了 香格里拉 的美丽传说。因为 洛克 ,高路虎跳峡的徒步爱好者百分之八十是世界徒步达人。我们行走的路线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在 云南 境内。
高路虎跳峡路线一直沿金沙江,夹在玉龙雪山和哈巴雪山中间,景色十分壮观,这是国内唯一一条与 尼泊尔 的安娜普尔纳大环线、 瑞典 的库斯莱登、 加拿大 的西海岸步道齐名的徒步路线,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的30条经典徒步线路之一,也被国家地理杂志评为 中国 最美十大徒步线路之一,以壮观著称。
在高路虎跳峡上看金沙江,金沙江便失去了它原本有的野性和桀骜,在我的眼里它只是静静流淌的一条泛着绿色夹在着很多矿物质的河流。
路上遇到几个休闲聊天的当地人,他们在徒步旺季时,会向体力不支的人提供骡子送上山顶,顺便收取一定费用。很显然,受疫情影响,徒步的人比平时少之又少,而我们几个都是想证明自己又能力独立晚成这条路线的,自然不会租用他们的骡子。
就是这样的骡子,它们全副武装同它们的主人一样闲聊着,生意应该清淡一阵子了,骡子有些慵懒。远处的大桥是香丽高速飞跃金沙江的桥梁。
金沙江也是流经藏区的河流之一,看见这样的画面瞬间想起雅鲁藏布江,不同的是,雅鲁藏布江在春天里,两岸开满了桃红。
我们在玉龙雪山的对面行走,玉龙雪山山顶的积雪不多,这样的画面只有在高路才能有幸欣赏,感觉我们与雪山如此之近,自己也高大了不少,路的两边都是这样的柏树,有一点飘飘若仙的感觉,好幸运。
坐在这里眺望玉龙雪山,与玉龙雪山为伴都是很幸运的事情,他证明了我们的一种能力,也让我们看到了许多人无法企及无缘看见的风景,阳光很好,心情很好。
高路虎跳峡的壮观是我们一路都体会到的,看天上的云彩,让我想起 冰岛 上空的 北极 光,尽管颜色不同,形成原理不同,但在天空飞扬的姿态相同,恣意随性,像一个巨人在天空中挥洒着云彩。
我小心站在徒步的步道边缘,对着下面的金沙江拍照,下面大就是虎跳峡景区,停车场上停着不少的自驾车辆,大巴车停在另一个区域,人已经渺小的在画面中看不出来了,瞧见那块江中的大石头没有?
与群山为伴,与青山为伴,这是徒步的乐趣之一,身体很辛苦,眼睛在天堂。
我们很快要到达下面这个叫中诺于的村庄,准备在这里一家叫着纳西雅阁的民宿歇歇脚补充体力,我们从虎跳峡镇一路向上攀爬,现在一路向下,临近中午,太 阳高 照,是该歇息一下了。
看着很近的村庄,走起来还是需要一些时间的,这条路不算难走,村庄里到处都是种植的玉米地,有些已经收获,有些还没有到成熟期,这让我有点疑惑,不是同一季节吗?弄得还有先有后的?地里黄一片绿一片的。
快到纳西雅阁了,才知道这是金少江边一个很著名的客栈,徒步可以到达,我们在里面遇到几个游客,他们是自驾过来的,原来这里交通是很方便的。
纳西雅阁里的兰花开得很漂亮,客栈老板娘遇人无数的淡定模样,她说过去旺季的时候人多得不得了,都住不下,说话间眼神里闪过一丝怀念的情绪,我们有了共鸣。
离开纳西雅阁很快就来到这块石碑前,上面详细介绍了二十四道拐的由来,茶马古道是入滇入川的必经之路,也是贸易往来的古代 通道 。
从虎跳峡镇翻山越岭来到纳西雅阁,道路除了不断向上攀爬有些辛苦,但道路不算险要,离开纳西雅阁又进入新一轮攀爬,道路明显的变得更加险峻,风景也更加壮观。
我们向鸦关前行,道路十分崎岖,但站在高处看香丽高速架在金沙江上的两座大桥,十分壮观。
这张图片让我印象深刻,我们穿过设在这里也是最高处的一个补给点,其实就是当地的村民提供的一些食物,主要有水果和巧克力等补充能量的食品,到达这里身体已经十分疲惫,但想着又要开始下行,不觉轻轻松了一口气,下行总是要容易些。
下行的路看上去平坦一些,其实这只是假象,很快会变得凹凸不平,很费鞋子的。
沿途很多国际徒步达人留下的字迹,据说以 韩国 和 日本 人最多,我们今天就遇到一个独行的 日本 人。
看到了我们要歇脚的村庄,就像打了鸡血一样,我的情绪突然高涨起来,说明我今天的挑战就要 成功 了,这个村庄正对着玉龙雪山,突然很期待今天晚上的 日照 金山了。
茶马客栈终于到了,我的腿也有些僵硬,入住客栈先休息。像老板预定了今天的晚餐后我们并没有像计划一样去休息,而是走到客栈的 天台 上,与玉龙雪山亲密接触。
客栈里一个小小的院落, 天台 就搭在右边,上面是 天台 ,下面是餐厅。
在 天台 上拍摄的玉龙雪山 日照 金山。我们此次徒步运气真是好到爆,天气好,天天都是 日照 金山。
从桥头到中虎跳,称高路线。我们今天完成了计划中的一半路程,12公里,耗时7小时,累计爬升868米,下降560米,最后落脚在群山中的茶马客栈,这里统称虎跳峡景区,对着玉龙雪山,我们不停的拍照,其实这个时候天气有些冷了。老板喊吃饭了,我们才走下 天台 ,晚餐很丰盛。明天我们去中虎跳,又将走到金沙江边上。
晚上休息得很好,时间比较充裕,我们早上9点钟才从客栈出发,前往今天的目的地,中虎跳,最期待一路被我们念叨的云梯。从茶马客栈到网红打卡客栈中途(half way)客栈一路道路都很好走,我们特地到中途客栈面向玉龙雪山的咖啡厅喝了一杯咖啡,这是十天以来头一次喝咖啡,没有想到的是经营咖啡厅的老板很地道,冲出的咖啡醇香浓郁,口感很好,山里的咖啡店觉得比五星级酒店的咖啡一点不差。关键是景色宜人啊,那一刻有一点人生赢家的既视感。
走在路上浩浩荡荡的羊群从我们面前经过,个个毛色都很鲜亮,膘肥体壮的,我们属于没有见过世面的,这一队羊群走了差不多5分钟才从我们眼前消失。
在中途客栈的咖啡厅前拍摄的照片,现在是上午10点不到,玉龙雪山和我都在逆光中。
路上看到这样的小瀑布很多。
想想古人从这样的路上来回做贸易,真是辛苦得很,我们只是背着几斤重的背包而已,完成十几公里的路程就觉得疲惫得很,实事求是的讲,这样的路看着险要但算是好走的。今天难走的下坡路。
从山腰上凿出来的路,可以想象工程还是很艰难的,右边是悬崖,我们一路经过都很小心,生怕一不小心路滑生险。
中路虎跳峡以中虎跳石作为终点,从茶马客栈到中虎跳石一路下行,到达谷底,以攀登168级天梯作为今天的终点,到达谷底有三条不同的路,分属三个不同的管理者,价格15元。
图片中的大石头就是中虎跳石,看到它我们的目的地到了,接下来我们要攀登云梯。
云梯的确很陡峭,垂直角度有的地方几乎是90度,看看就有些眩晕的感觉,但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时候,专注过程,就没有那么危险。
我认真的往上攀登,朋友给我留下了攀登的过程,其实攀爬168级云梯用的时间很短,一会功夫就到顶了,我们在上面的客栈用完晚餐后,包了一辆车到虎跳峡镇,我们前两天把车停在那里。今天从茶马客栈开始,爬升高度368米,下行660米,全程大约14公里,就此我们用二天时间完成了高路虎跳峡精华路段的徒步,在路上遇到其他徒步爱好者,他们大多数都是用三天甚至五天时间完成与我们相同的路线,那一刻,稍稍为自己自豪了一把。